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跨界、融合、创新 千年非遗“潮”起来

2024-04-15 | 责任编辑:admin | 浏览数:338 |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成为陕西第4项人类非遗代表作;

2023年,《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在央视热播,集中展现了三秦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匠心故事,让更多人透过非遗创新见证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平台播放和阅读量达2.5亿人次;

2024年1月,榆林市全面实现文化生态保护“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4年3月,首次亮相俄罗斯的国风秦韵——陕西非遗精品展,凭借丰富多元的地方特色,迅速在当地掀起一股陕西传统文化热潮;

2024年4月,陕西省首届非遗发展大会在西安举行,为新时代陕西非遗创新发展成果搭建交流展示的舞台……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陕西在推动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夯实根基、打造品牌、活化利用、融入生活的发展之路。

夯实保护根基

让非遗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悠扬典雅的曲调从大唐芙蓉园紫云楼中传出,轻盈优美的《霓裳羽衣舞》为现场观众再现了大唐风采……抖音直播间里,数万名海内外观众在线欣赏唐代宫廷燕乐《鼓》,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当全国首个戏曲主题非遗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成为秦腔艺术与现代说唱、脱口秀表演融合演绎的全新平台;当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成为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创新实践空间;当以陕西非遗为创作元素的舞台剧《无界·长安》,成为无数游客走进陕西、认识陕西的第一站……古老的非遗正在跨界、融合、创新的浪潮中,探索着新时代传承发展的方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

近年来,陕西不断加强非遗文化品牌建设,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西安鼓乐、秦腔等一大批陕西非遗传统项目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众多具有鲜明陕西地域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活跃在各大国际节庆展会中。

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期间,凤翔木版年画、华县皮影戏等3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受到各界关注和称赞。十四运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中,“大美秦腔”非遗传统艺术得到充分肯定。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期间,横山腰鼓、绥米唢呐、陕北民歌等非遗项目以及陕西非遗特色小吃大放异彩。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上,陕西非遗不仅让“山河诗长安”火爆出圈,更带“热”了陕西文旅市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陕西非遗通过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平台,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陕西非遗之美》主题摄影作品展,以数字化形式展示陕西非遗独特风采。“古法新作”陕西文化艺术展、中国陕西皮影艺术展、“五牛更象——陕西非遗印象展”等非遗主题展在日本、荷兰、法国等国成功举办。凤翔泥塑、澄城刺绣、西安肉夹馍等一大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走向世界、闻名海外,向世界讲述着陕西非遗的精彩故事,绘就了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实现活化利用

让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从2012年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划定,到2022年国家级陕北(榆林)文化生态保护区审核通过,10年间,榆林市建成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陕北民歌博物馆、1个市级非遗综合展馆、12个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23个非遗专题馆、70多个文化生态博物馆,出版200余部陕北文化研究专著,开展25万场各类文化活动,形成了一大批叫得响、留得下的文化品牌。

“泥耍货”凤翔泥塑成为老百姓脱贫增收的重要来源,带动昔日的小村庄变成旅游民俗村;传统刺绣艺术成为带动群众就业的核心技艺,形成生产、销售、培训一条龙的扶贫就业机构;手工编织技艺化身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拳头产品,带动一方百姓发家致富……许多非遗项目变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走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传承人品牌带动”的非遗转化利用之路。

近年来,陕西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大力实施非遗保护传承阵地建设工程,先后建成各类非遗陈列展馆、特色街区(村镇)、传习所等1500余个。西安回民街、永兴坊等非遗美食街区,让现代都市充满烟火气。被评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典型案例的咸阳袁家村、韩城党家村等非遗特色村镇,让游客感知三秦底蕴。陕西秦腔博物馆、西安皮影博物馆、榆林陕北民歌博物馆等非遗专题馆,别具地域、民族文化魅力。

陕西充分发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资源优势,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如今,全省共有各级非遗工坊250余家。155家省级非遗工坊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累计带动12.5万人次就业,人均年增收3.48万元。其中,汉中宁强羌族刺绣工坊、安康石泉中坝非遗作坊小镇等,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凤翔泥塑、西秦刺绣、洛南草编3个非遗工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更是形成完整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达32亿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得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注册商标。

非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其与时代接轨的必经之路。当古老的非遗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得以显现。(记者:柏桦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西部投资集团 © Copyright 201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6011219140号
地址:西安市高新路2号 西部国际广场34层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