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进入4月,牛背梁渐渐泛绿。从山脚开始,起先是那些溪边的小草,慢慢地,到山坡上,到树梢上,绿意渐渐覆盖了整个山体。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深处的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让这里成为关注的焦点。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终南山之巅,是秦岭生态空间的核心区,也是终南山的“封面”。4月7日,记者来到牛背梁,深深感受到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人们把守护与发展结合,给生态“留白”,为未来“储绿”,承担起保护秦岭的神圣使命。
中央水塔 保清水泽被四方
进入羚牛谷,水汽和绿意扑面而来,仿佛空气之中都带着水润润的感觉。柞溪的水清凌凌的,在林间如丝绸般划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水怎么这么清,连水草都没有!”来自西安的游客薛女士感慨道。
柞水县委书记陈璇介绍,水的清澈干净离不开人的维护。柞水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3级9个单元81个网格,逐网格落实林长、田长、河长责任,并在景区利用红外相机监测,一旦发现有水体污染苗头,立刻启动预案,溯源排查,力争将水污染消灭在源头。
这里的每一滴水都“身负重任”。柞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孟如意告诉记者,去年陪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走过的20分钟里,总书记多次问起这里的水。“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守护好秦岭的山水。8000余名志愿者和8.6万名群众通过理论宣讲、环境清洁等方式投身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守护好这里的珍贵水源。”孟如意说。
严守红线 还秦岭宁静美丽
“走进牛背梁,除了被大自然的秀美所震撼,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静’。”薛女士说,“这里太安静了,除了风声和流水声之外,什么也没有。”既没有叫卖的商贩,也没有娱乐设施,让习惯了热闹景区的她倍感新鲜。
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项目被统称为景区的“二次消费”。但商贩排污和厨余垃圾会污染水体,娱乐设施的安装需要砍伐山上的林木,民宿和酒店的建设会带来更重的环境负担。在保护和过度开发中,秦岭的“生态卫士”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牛背梁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恒是林业行业的“老资历”。23年的从业生涯中,他经历了从伐木者、造林者到生态旅游开发者的身份转变。在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他醍醐灌顶:“总书记的嘱托让我认识到,作为秦岭保护与开发的一线人员,要警钟长鸣,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破坏秦岭的事情发生!”周恒说,生态保护优先已经成为景区开发的首要原则。现在的牛背梁景区,除了必要的步道和游客避险设施,其余的地方都保持最原始的样子,不轻易弄断一根藤、一棵树。除此之外,牛背梁景区正在着手规划建设秦岭生态文明展览馆,从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中央水塔、中华祖脉等方面策划展览,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秦岭的重要性。
践行使命 守护中华民族祖脉
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让全省林业干部职工都为之兴奋、感动,受到极大的激励和鞭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我省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生态空间治理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强大动力。实现秦岭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就是我们的“一号使命”。保护修复秦岭生态空间,已成为生态保护修复的“头号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这为秦岭保护提出了新要求,也开启了陕西秦岭保护的“新版本”。制定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推进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加快秦岭天然林生态系统恢复……在陕西,秦岭保护进入“顶格保护”阶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根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陕西省气象局的研究显示,秦岭陕西段优良等级面积超过96%。2020年4月,在秦岭发现了中国最北端野生蕙兰种群,数量超万株;兴隆岭和天华山金钱豹建立了稳定种群,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同年7月,佛坪境内发现秦岭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秦岭雨蛙。
“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切实守护好秦岭生态空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让秦岭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党双忍说。(记者 申东昕 摄影:赵晨)